2023年餐饮复苏的脚步才刚迈开,国内就已经有一批餐企开始谋划着出海。
据红餐网了解,2月12日,蜜雪冰城悉尼首店开始试营业,继在东南亚多国开店后,“雪王”也走向韩国、日本,如今更是迈进大洋洲。据了解,蜜雪冰城悉尼首店开在悉尼市中心CBD区的世界广场,试营业首日营业额就突破了24000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正新鸡排也同样在2023年吹响了全球招商的冲锋号。据悉,正新鸡排近日在其位于上海松江的总部举行全球招商会,并首次向全球发布“超级符号”——一只霸气威严、傲视群雄、戴着王冠的鸡王logo。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意向加盟商出席了当天的会议。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餐饮品牌“出海”布局市场的情况并不少见。据河南商报梳理的信息显示,从2022年5月份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餐饮品牌宣布在海外开店。
2022年5月,西少爷肉夹馍开出加拿大首店;网红“包馔夜包子”也在日本东京原宿开出海外首店;此后张亮麻辣烫扩大海外门店布局,在美国纽约、休斯敦、洛杉矶3城新增4店。而2022年7月,太哼冰室在韩国首尔开出首店,谭鸭血火锅则在日本开出首店。来到8月,太二酸菜鱼在新加坡旅游地标“樟宜机场”开出新加坡首店,9月则在JEM商城开出二店;除此以外,青蔬麻辣烫则在纽约开出首店,并入驻Bay sideBellBlvd。2023年1月,呷哺呷哺海外第一家店也同样落户了新加坡。
图片来源:摄图网
越来越多的出海布局市场的故事仍在上演。国内餐饮品牌为何争相海外淘金呢?
宏观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立足于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不仅是单一企业的选择,而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未来中国餐企出海,或将成为行业常态。在红餐网看来,中国餐企布局海外市场,大体上有如下几点考量:
首先,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据华泰证券研报显示:海外有逾6000万华人与百余万境外务工、留学、度假群体,这些群体将为本土餐饮品牌出海提供广袤的沃土。据估计,到2026年全球中餐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市场规模诱人。
其次出海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在海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之后能够反哺其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此前,蜜雪冰城就把企业愿景升级成“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足见其布局全球市场的决心。另外,今年春节老字号稻香村与柳州螺狮粉相继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在宣告中国美食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彰显着自身品牌的硬实力。
最后,日益成熟的供应链技术为中餐企业出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更多的餐企对海外市场跃跃欲试。众所周知,2019年,霸王茶姬在国内还不到100家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马来西亚开出首店,布局海外市场。
此前霸王茶姬联合创始人尚向民在接受贝壳财经采访时也曾表示:“2023年,霸王茶姬将加速出海战略的落地,推进中国茶饮品牌的全球化发展,并希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链接到更多可靠、优质资源”。数据显示,目前霸王茶姬全球门店店数超1160家,其中海外门店就超过70家。
实际上,中餐品牌出海也有很多不容易之事。
众所周知,餐饮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员,部分海外国家劳动者收入待遇明显高于国内,据特海国际招股书显示,员工成本过去三年占收入的比重长期超过40%,比原材料成本的占比还高。
东南亚招聘网站JobStreet显示,瑞幸给新加坡的门店经理开出的薪资在3800-4900新元(约合19000-25000人民币),高于当地该职位平均工资。
租金方面,据高纬环球发布的《2022年全球主要购物街道》报告显示,新加坡主要购物街道每平方英尺一年的租金为404美元(约546新元),在亚太城市中排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澳洲悉尼、韩国首尔和中国上海之后,位居第六。此前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表示,新加坡20-30平米的铺子,一个月租金10万左右。
可以预见,人力和租金成本,是中餐出海绕不开的难题。除此以外,本土化也是出海餐企必须要面临的困境。
虽然出海的首要目标人群为海外华人,但要想长久的在海外发展下去,还是要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才行。而比起口味本土化,餐厅的运营、商业模式和人才机制的本土化,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前,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在国内开一家餐厅可能需要7-8个月回本,而出海之后则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回本。
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海是必然选择。但一定不能盲目跟风,量力而行,伺机而动才是权宜之计。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先稳打稳扎的做好国内市场,为出海打好一定的经济基础,再寻找合适的机会走出去也不迟”。